產業鏈上“顯擔當”代表履職“開新張”
——中方縣接龍鎮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助推鄉村振興
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趙宇 楊樺?)十里青山春味張,嬌紅背簍映云光。從立春到谷雨節氣,懷化市中方縣接龍鎮橋頭村的楚湘接龍云霧茶園里一片繁忙,接龍鎮的人大代表志愿者們和村民一道,在為春茶采摘而忙碌。外人眼中稀松平常的“小茶葉”,卻寄托著他們致力鄉村振興的“大夢想”。
橋頭村是個四面環山、綠樹環繞的村子。茶產業是中方縣的優勢產業,也是橋頭村的“綠色名片”。2017年,橋頭村集體創辦古韻種植專業合作社,集種植、生產、加工、包裝、銷售為一體。有茶園面積509畝、一座占地700平的茶葉加工廠房、數十臺專業茶葉加工機器。
“為了做深做精這項產業,茶葉加工工人專門從浙江聘請,保障茶葉品質優良。去年,村里的茶園又迎來了豐收,茶園出產的明前茶已全部銷售完畢,銷售額突破60萬元。幾年來,茶園產業越做越大,發動200多戶村民以土地或資金入股,其中還包含20余戶貧困戶。不僅村民的收益提高了,還帶動了當地貧困戶就地就近置業。”中方縣人大代表、古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、橋頭村的支部書記楊司錢說。他響應“能人回鄉”號召,充分發揮“頭雁”效應,在發展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上履職盡責。
中方縣人大代表、接龍鎮黨委書記向悍哲說表示,鎮黨委通過調研、走訪、學習,提出要以產業先行和升級來推動鄉村振興,通過強龍頭、補鏈條、興業態、樹品牌,支持鼓勵人大代表參與其中,推動茶產業全鏈條升級,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。
把特色產業生產、加工到銷售“鏈”起來,將黨委決策和群眾心聲“連”起來,人大代表在其中不僅是“潤滑劑”,更是“催化劑”。
2022年,橋頭村的茶葉邁出了品牌發展的第一步,正式注冊“楚湘接龍云霧茶”,接龍茶葉終于有了自己的名字。“下一步,作為人大代表,我們將繼續努力,前往浙江等地為接龍茶葉產業的發展尋找合作伙伴,積極對接,打開銷路,把‘小買賣’做成‘大產業’。”楊司錢信心滿滿地說道。
“今年,我們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提出關于加快茶產業高質量發展、培育壯大農業產業鏈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等建議。”接龍鎮人大主席趙宇說。
如何讓鄉鎮人大代表第一時間感知民意、傾聽民意,打通代表聯系群眾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接龍鎮將人大代表工作室變成“接待室”,讓代表工作“強”起來、代表日常“忙”起來,代表活動“實”起來,持續為農民、農業、農村事業的發展“發聲”。
通過代表發聲,橋頭村目前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,發展水稻制種產業、木材加工廠,利用距離懷化主城區近的交通優勢和古村的文化旅游資源優勢,發展文旅產業,把古村落打造成鄉村研學基地、鄉村會客廳,發展鄉村旅游業。
“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而持久的偉大工程,需要廣大人民群眾廣泛參與,作為聯系基層群眾最緊密的人大代表,更是需要積極引導鼓勵參與其中。只有這樣,才能真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,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,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。”中方縣人大代表、接龍鎮黨委書記向悍哲說。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萬朝暉
三審:伏志勇
責編:周玉意
來源:湖南法治報